三通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三通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曾阿牛真的很牛[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16 01:48:30 阅读: 来源:三通厂家

在我的初中母校商城县城关中学,有两棵始于明朝的百年奇树,一棵是常青古松,一棵是参天古柏。松树历经几百年沧桑依然常青不衰;柏树虽已死去多年,主干中空,但也毅然挺立,百年不倒。更加震撼人心的是,古柏的主干虽已风干萎缩,但其中空内部竟生长着一棵小柏树,不屈不挠地继续着古柏的传说。

——曾杰

他家境贫寒,却从未向学校申请过任何困难补助或学费减免,而是自信并快乐地自行解决生计问题,一路从本科读到了博士;他历经丧母之痛,却没有消沉堕落,而是毅然扛起家庭重担,用一颗坚实的心去书写血浓于水的神话;他来自大别山深处的贫教区,却在科研前线的战场上技压群雄。他被同学们称为“曾阿牛”,两度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的亲切接见。这个“80后”的小伙子就是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曾杰。

学会珍惜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一首豫南民歌唱响了中华大地。曾杰就出生在这片红色的大别山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河南省商城县。

曾杰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姐姐,父母都是质朴的山里人。为了养活三个孩子,父母省吃俭用、生活拮据,父亲常年工作在建筑工程队的车间里,而母亲则一人扛起了种地种菜的农活。

在童年里,只有大姐能穿上新衣服,第二年衣服小了就留给二姐穿,二姐再长大之后就留给曾杰穿,所以小时候他经常穿着女孩子的补丁衣服到处蹦蹦跳跳,跟姐姐们一起玩跳绳,帮妈妈种菜。

姐弟三人读书之后,让这个原本就生活拮据的山区农家更是雪上加霜,母亲也因为劳累过度而常年患病。在姐弟三人勉强读到中学之后,家里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读下去。两个懂事的姐姐就这样相继辍学了,大姐外出打工,二姐为了照顾家里就在家乡找了份工作。曾杰默默地接受着两位姐姐的宠爱,回报她们的是满墙的奖状和写满了高分的成绩单。他还以全县初中五科联赛第一名的成绩,以及数学一年内所有考试全部满分的记录,被省重点高中信阳高中提前破格录取。

1998年7月,曾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知道这个消息后,在外地打工的大姐似乎比曾杰还高兴,她在电话里说:“弟,你是我们家的希望,我跟你二姐一定供你读完大学!”曾杰哽咽地回答:“不用,大姐,我长大了……”当时,一股热血涌上他的心头,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刻骨铭心。

从那时开始,曾杰就告诉自己:“我再也不是一个为家里增添负担的娃娃了,不会再拿家里一分钱。”

撰稿打工

1998年9月,进入大学之后,曾杰并没有申请困难补助或减免学费,顽强的性格让他拥有了超于常人的精力和头脑,他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完成学业。

开学之后马上就是新生军训。由于吃的很少,营养不良,曾杰每天惟有大量地喝水来抵抗烈日。一天中午,有人给每个宿舍送来了一份报纸,那是科大的校报。看到报纸,曾杰回想起高中的时候,班里订了不少高考辅导的报刊,挂在教室后面的墙上供大家阅读。当时他最喜欢的是《英语辅导报(高中版)》,每期必读,对报刊的各个版面都了如指掌。所以他马上萌发了向该报刊投稿赚取稿费以维持学业的念头。他立即写了封信到编辑部,索要几份“大学版”的样报。

9月下旬,军训刚刚结束,曾杰也拿到了样报,他发现,跟他熟悉的“高中版”的版面设计大同小异,只是难度加大了,他分析了一下,有几个版面的稿件或许还是有能力尝试的。随后的几周里曾杰成了图书馆的常客,他查阅了大量的英语鉴赏、阅读类的书,并撰写了几篇英语诗歌鉴赏的稿件,先后通过邮局寄去了编辑部。

一个多月过去了,消息石沉大海。曾杰没有放弃,又先后投出去几篇阅读类的稿件。

天气渐冷,11月的合肥竟然下起了第一场雪。那天,他在宿舍楼下被门卫大爷叫住:“曾杰老师,有你的信。”大爷说到“老师”这两个字的时候特别地提高了音调,同时送给曾杰一个憨厚的微笑。曾杰伸手接过大爷递过来的一封牛皮纸信封包着的鼓鼓的信,信封上印着“曾杰老师收”,署名“英语辅导报社”。曾杰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发现是两份同一期的报纸,在一个角落里,他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供稿”的字样。

很快,不到一周的时间,他就接到第二封信,是报社发来的“稿件刊发通知”,以及一张印有“XX期稿费”的汇款单。拿到第一笔稿费,让曾杰兴奋不已。

有了第一篇发表的经验,更加坚定了他自力更生的念头,也让他在随后的撰稿过程中游刃有余。大学四年里,曾杰在《英语辅导报》、《英语通》等报刊发表文章上百篇,并从大二开始担任该报记者。楼下的门卫大爷因为常替曾杰签收汇款单,所以后来送了他一句话:“大钱没有,小钱不断。”

因为频繁出入学校图书馆,曾杰对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感情。1999年夏天,他干脆在图书馆里找了份整理图书的工作。除了撰稿和假期的图书馆工作以外,曾杰平时还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大型比赛,赚取奖金。学校的一位领导因为多次给曾杰颁奖,所以在一次颁奖大会上风趣地说:“曾杰,看到你我就觉得自己是个财神。”

凭借这些收入,以及每年的奖学金,他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了解到学校与宁夏贫困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帮助活动后,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节余的钱,资助了4名宁夏贫困生。不求援助、不申请减免学费的他,在走出物资贫困的同时,更获得了心灵的富有。

为了学费和生计,曾杰花费了不少精力,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业,反而让他拥有了无限的动力,在各方面都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大二时,学习化学专业的他就在全校的数理化竞赛中获得了物理组第一名,因此同学们送他一个“曾阿牛”的绰号。多年来,曾杰一直担任院系的学生会主席、班长,曾带领全班获得“省优秀班级标兵”称号,其个人也获得“安徽省优秀青年学生”等称号。

2002年夏,曾杰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本科毕业,并被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就读研究生,师从侯建国院士。

曾杰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撰写稿件是我大学生涯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经历,虽然在读研究生之后,我就全身心投入到了科学研究的工作中了,没有再为了生计写稿子,但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坚持、如何破浪除坚。”也正是这份坚持,让他在随后的研究生阶段突破了科研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瓶颈。

风雨中,他成为一名战士

2003年初,曾杰度过了一段揪心的岁月。母亲患重症肌无力,病重转到离家176公里的市区医院治疗。面对每天两千多元的医疗费,一时间让这个本来生活就很拮据的山里人家一筹莫展。看着父亲哀伤的背影,一向坚强的曾杰从同学那里借来一部手机,打遍了所有能打通的电话,一笔一笔地筹集了几万元,再加上父亲用房子做抵押借来的钱,暂时缓解了医疗费的危机。“孩啊,再多的钱也难救你妈的命啊!”父亲在寒风瑟瑟的走廊里留下的这句话深深烙在了曾杰的心里。

整个腊月里,曾杰和父亲、姐姐一直守候在母亲的病床前。他们没有住处,夜里就在医院冰凉的石地上铺条被褥轮流休息。

2003年2月18日,母亲带着不舍的泪水离开了人世。曾杰晕倒在送母亲遗体回家的车上,父亲也一下子病倒了。母亲的后事在左右乡邻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才得以办妥。

一个月后,曾杰回到科大,原本乐观、自信的小伙子变得沉默寡言、蓬头垢面,还时常一个人站在宿舍楼顶上对着西边的家乡发呆。

在这段时间里,他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有宿舍同学不离不弃的安慰,有老师们推心置腹的谈心,也有来自大洋彼岸铁哥们的鼓励……有一天,一个高中时要好的女同学在得知消息后打来电话,她说:“你还记得你妈妈弥留时的情景吗?”

“记得,在医院里的每一天我都记得。除夕那晚妈妈状态很好,还能吃点儿东西,可我没想到那就是回光返照。妈妈弥留之际已经说不出话,也睁不开眼,我抱着她唤着她,她流泪了,沿着闭着的眼角……”

“她是舍不得你!她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你,更不愿离开你。她现在一定还在为你流泪,因为你在伤心、在难过。”

一席话让曾杰醒了,他明白了自己就是妈妈生命的继续,他要为她而活、而坚强。

那晚的雨夜里,他再一次登上了宿舍的楼顶,向着西边磕了三个头。他告诉妈妈,为了偿还那些医疗费,父亲几乎无助地想卖掉房子,一夜之间消瘦很多。他要扛起这些外债,不会再让饱受沧桑的父亲难以安寝了,他要战斗!

这也是曾杰最后一次独自呆在楼顶。

“亮剑”在科学的战场上

从那晚之后,曾杰便脱胎换骨般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他变得比以前更加乐观、更加自信,并一头扎进实验室,孜孜不倦地奋斗在科研第一战线。他在做实验的时候不知疲倦、不分白天黑夜,因此成了大家眼里的“工作狂”。

用曾杰自己的话说,他觉得在他体内有一股力量,是一种战神的力量,一直推动着自己不停地战斗,鼓励自己在科学的战场上“亮剑”。

随后的两年里,曾杰奔波在学校的各个实验室。2005年秋,他在一个课题即将收尾时发现了新的实验现象,即磁场可以调控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光谱和结构。意识到这个发现的重要性后,他几乎取消了所有的社交活动,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一整天顾不上喝一口水。

2006年初,长期的睡眠不足和生活规律失调,让他患上心肌劳损,眼睛也因为在实验中被强紫外光灼伤,造成角膜上皮组织脱落,流泪不止。医生让他卧床休息两周,不能近距离用眼。但在床上躺了三天后,曾杰再也无法入睡,毅然跑回实验室,再次投入到争分夺秒的科研中。

3月份,实验进入攻关阶段。整个月里,曾杰和师弟轮流连续工作,一个月便通宵了20天,眼睛里一直布满了血丝。最后的5天更是只睡了不到15个小时。打完这一“仗”后,疲惫不堪的曾杰蒙头睡了一天一夜都没有醒。

汗水终于给了曾杰丰厚的回报:2006年4月初,他初步完成课题,随后在国际材料学顶尖杂志《高等材料》上发表了论文。这一成果被报道之后,引起了多方国际知名研究小组的热切关注,并纷纷寄来学术交流邀请函。

2006年夏天,基于这项发明技术,曾杰又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并与合作者历经一年多的努力,共同完成初步的可行性实验。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生命科学分委会主席对此进行了高度评价:“该发明能有效地提高全世界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多项发明技术的公开报道,曾杰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007年7月,曾杰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签署并颁发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同年8月,又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以及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的亲切接见。

2008年初,因其自立自强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事迹,曾杰获得首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并作为安徽省惟一一名获奖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再次受到了王兆国同志的亲切接见。

如今的曾杰,在刚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依旧一如既往地奋斗在科研战场上,我们期待他战得更勇、走得更远。

领商网

领商网

领商网

领商网